「面對醫療崩壞,三位網路世代醫師,教你走出獨特人生道路。」MCSS2013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眾裡尋他千百度


作者:蔡令儀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系 四年級)
相關文章:走過年輕的那些年



圖、一位難求!


        上週六在彰濱秀傳參與了這場「年輕世代,優勢何在」研討會,感動非凡。在報名之初,我沒有想過「報名費貴不貴」的問題,只擔心著「報不報得到」的問題。果然報名踴躍,不久便已經爆滿。

        前一晚才在戲劇院欣賞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之歌」,隔日一早5:30即起,為趕上第一班高鐵前往會場。昨晚如梵音的喬治亞民歌與絢爛舞蹈還縈繞心中,豈知今日活動的精彩絕倫亦不下昨晚!


        三位講者在不同專科,不僅醫學生涯跑道不同,後來在醫學之外所發展的第二專業也各相異。綠角是眼科醫師,走入需要「眼光精準」的投資理財領域。劉育志醫師是外科醫師,不拿手術刀時,有時筆鋒似劍,劈開健保、勞保、公保的虛幻本質,有時走筆如神,寫出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文章。蔡依橙醫師是影像醫學科,也就是的放射科醫師,看穿研究、臨床、教學的基本功與方法論,更把「發論文」、「作簡報」、「公眾演講會」,甚至「開研討會」都做成專業。已經有了一個「醫學專業」的本業,難道還需要追求「第二專業」嗎?

        可能不是必要的,卻是需要的。在第二段落「關鍵數字」,三位講者都告訴我們「做這些,不但很累,還賺不了什麼錢」,好似要加深我們的疑惑。既然很累又賺不了錢,是什麼讓他們樂意這樣在第二專業上不斷精進呢?劉醫師告訴我們「美麗的貝殼也許可以換成錢,但不換成錢,貝殼,依舊是美麗的貝殼」。這才恍然大悟,撿拾貝殼的樂趣,不就是收集到一枚又一枚的美麗嗎?

        第三段落,三位講者分享了各專科的訓練與當今景況,醫療崩壞重災區的小志志醫師只能以各種研究報告與統計資料勸告大家不要走外科。眼科雖是當今熱門科,但同為技術取向的外科系,也產生了「科內分科」的現象以閃避複雜手術與潛在醫糾。影像醫學因為不在第一現場,醫糾風險較低,在臨床研究方面仍得以蓬勃發展,從被嫌棄到被需要的醫療影像,從 0% 75% 的期刊接受率,點點滴滴努力下來才積沙成塔。是因為醫療環境不好,才讓幾位講者開始做不一樣的嘗試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即便如蔡醫師一樣在臨床工作上已有許多好成績,卻要把好做到更好、把優秀做到頂尖,才真正是年輕世代的,優勢所在。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姍處。

        這是王國維所言的「人生三境」,果然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的三種境界」。亦是那「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想要見山,總要上山,且得獨上高樓,才能望斷天涯路,如同蔡醫師,成為專業領域的頂尖、研究領域的頂尖。為了一個理想憔悴,必是因為深愛而「不悔」。想「尋他」,更要從「眾裡尋」,如綠角一般廣泛閱讀,最後深入一門,終於找到那「對的人」走上指數化投資之路。沒有高樓望斷、沒有衣帶漸寬,只怕燈火通明也尋他不到。

        賈伯斯在史丹佛畢業典禮上的這一句話貫穿了今日聚會:「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backwards.

        我們該追隨的,不是別人的價值觀、別人的期待,而應該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也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在尋找的過程中都會有諸般的嘗試,而回頭看,才會發現每個點竟能互相連接,接點成線,織就一張斑斕的錦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