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療崩壞,三位網路世代醫師,教你走出獨特人生道路。」MCSS2013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作者:童啟翔 (台北醫學大學)



        在參加這個研討會以前,就很常瀏覽綠角和蔡醫師的部落格,學到很多醫學以外的知識;而有時也會去逛逛小志志的部落格,尤其是常常有臉書朋友分享部落格的文章,就會同時把相關的文章瀏覽一次,閱讀了許多醫療上有趣的文章,還有最近很紅的醫療崩壞相關消息。由於本身也身處醫療這個領域,在進入以前對於醫療崩壞並沒有太大的警覺,直到進來之後,才慢慢了解現在的醫療環境是多麼的艱巨,也萌生了一些轉換跑道的想法,可是對於醫學也讀出了一點興趣,好像又不是那麼想離開,那有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若醫療真的崩壞了,我們將何去何從呢?因為這些疑問,讓我萌生參加這個研討會的念頭。


        一開始由綠角先分享他如何從醫療專業進入投資理財的領域。我在見習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某某醫師抱怨股票、基金又虧了多少錢、房地產又貶值了等等,好像比較少賺錢的例子(或是賺錢的人都不太會張揚)蔡醫師也分享他的一隻股票也是套牢了好幾年,可能因為醫師的工作實在太過忙碌,所以很多醫師都沒有認真的去研究理財方法;但是綠角不一樣,他除了看國內的財經書以外,也閱讀了許多國外的財經書籍,獲得最正確的一手資訊,也讓他的投資績效名列前茅。若每位醫師都拿他們對待醫學專業的態度去面對理財,又有足夠的時間,大部分的醫師都能在理財這個領域發光發熱吧!不過綠角也分享了他因為投注了許多時間在理財方面,對於研究這塊就比較沒有那麼多輝煌的成果;所以最好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把時間花在上面,達到最高的效益,這也和投資的觀念不謀而合。




        劉育志醫師分享了他從醫學到人文寫作的歷程,也分享了他對醫療崩壞的看法。或許我們沒有辦法阻擋醫療崩壞這輛列車,但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時候該下車。最重要的是要「找尋生命中真正的想要,探索生命中真正的可能」,我們要能聆聽心中的鼓聲,努力去嘗試找尋快樂,每天做自己喜歡與能讓自己快樂的事,這樣才會有快樂的自己。劉醫師也分享了他使用圖庫的心得,只要一張生動的圖片,再加上一些切題的文字,就能成為一篇有「亮點」的文章。圖文並茂的文章讓劉醫師的成為人氣部落客,也讓他的名氣大增!

        蔡依橙醫師分享了他的第二專長,還有他如何達到頂尖的過程。只要比別人快、了解成為頂尖的過程,發展第二專長,就能成就更好且獨一無二的自己。聆聽蔡醫師的講座是一種享受,看著螢幕上簡潔有力的投影片,配上咬字清晰的講解,很快就能融入那個情境當中,聽完之後欲罷不能,讓我都想去東海大學修課了呢!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蔡醫師說一對兒女是「甜蜜的負擔」,若他們再早一點出生則蔡醫師可能就沒有辦法如此專注在臨床工作上,可能就無法達到 50 多篇 SCI 論文的的成就。不過論文是死的,小孩是活的,哪個比較重要不言而喻。

        清大教授彭明輝說過:「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或許參加過這次研討會並無法讓我立即改變太多,但是賈伯斯說過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相信等我中年之後回頭看,會很慶幸自己有參加這場研討會。感謝這三位醫師的分享,也感謝一起參與研討會的聽眾的回饋,讓我有這個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