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療崩壞,三位網路世代醫師,教你走出獨特人生道路。」MCSS2013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越來越精采的研討會


作者:黃文琦 醫師 (高雄長庚 內科部)




        記得報名參加這研討會的時候,正是自己最徬徨的時候:生產完回到工作崗位約莫半年,生活與事業的重心不由自主的偏向孩子和家庭;老闆時不時提醒自己應該要「上進」地寫篇SCI論文、申請講師;內科人力不足,主治醫師值班已成常態,住院醫師看來也「騙」不進來,剛「騙」進來的總醫師說內科不幹要改走中醫了;「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年代」剛出版……當時很想跳脫這迴圈、很想要改變,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改變。我想到我對總醫師學弟說的:我自己都看不到未來。蔡醫師舉辦「年輕世代 優勢何在」研討會的訊息,就像是一道照進陰霾的光。


        日子飛快地來到 2013 2 23 日。當天我懷著興奮又期待抽中apple TV 的心情直奔會場。(編按:是的,黃醫師最後沒有抽中 XD)進到會場,看著其他與會同伴,黯然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年輕世代」;翻開手冊,更驚訝三位演講者竟然與自己年紀相仿,等等一定要來好好了解一下,這三位演講者究竟是有何本事可以練成左手畫圓(醫師)右手畫方(第二專長)的絕世武功呢?

        2006 年似乎是個特別的年份,綠角與小志志醫師都從那年開始成立部落格,不帶目的、只是單純想記錄些甚麼與人分享。在當時,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路要走向哪裡通到何處,只有霧散了、雲開了,才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好長一段路;當回首來時路,只有到達了,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別說進入醫業,從小時候開始,台灣的孩子就好像只有一條路:讀好書、考好試、選一個能榮耀父母的工作(最好是醫師)選一個父母能了解的科別(內外婦兒以外不是醫師)執業、結婚生子等;老師前輩從進到醫院第一天就告訴我們未來的路就是:能留在醫學中心就留,努力寫論文升等升主管,混不下去才到小醫院或是開業(他們說外面很可怕的!)等等。除了成為夠格的專科醫師之外,人生是否能有並行的選擇呢?以往總是覺得做一個醫師做好「胡(服務)(教學)」,還沒有「鹽(研究)就佔去所有的時間了,剩下的部分想要花在休閒和家庭上都不夠,哪裡還能培養第二專長?不過看到三位演講者的經歷和成就,一方面是敬佩、一方面是反省,每個人擁有相同的時間,差別只是在時間投資到哪裡去,顯然我的投資成效不佳……

        課程的設計越到後來越精彩!前三段是請三位講者回顧他們這幾年的歷史,也讓還不甚熟悉三位講者的聽眾可以認識三位的成就;接下來就是「關鍵數字分享」,讓我發現這所謂「第二專長」其實是依靠熱情和生命(時間)在澆灌培育,很辛苦,C/P值不高,如果想靠第二專長脫離醫療苦海,看來真不太容易啊!接下來進入今天的高潮-也是我最想知道的-究竟醫師的訓練在這過程中扮演何等角色?我們受的訓練只有單一用途、轉行就是白費了嗎?謝謝蔡依橙醫師肯定我們受過的苦-其實在醫學的嚴苛訓練之下,我們學習「如何做好自己的本業」,這過程將帶給我們「如何做好其他第二專長」的基礎;謝謝小志志醫師指出:我們的確比非醫學領域的人更了解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也更有機會了悟人生,像是坐在劇場的第一排,看遍人世紛擾、看透人間冷暖;謝謝綠角醫師用冷靜理性的分析,提示要如何守住人生財富,而最重要的投資就是自己。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時間有限。是不是好的時間投資?值不值得投資?其實仍要看這是不是我真心所要的,能不能讓我成為「更好 更獨一無二的自己」!絕對不是前輩或老師給我們的定義,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定義。處在變動的時代,上一個世代「成功」的經驗,年輕世代無法複製,「想擁有你沒有的,必須去做你沒做過的」,而且「囚禁一個人的,是腦子,不是籠子」。今天最重要的體認是第一步很重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沒有踏出第一步,那夢想只是變成幻想;第二是持之以恆,每踏出一步-不論是一大步或是一小步、不論是優雅或是笨拙-都離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