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 知識 + 經驗
一年前參加「那些年,我們如何走出挫折?」研討會,我學到勇於面對人生挫折的態度。然而,在我還沒畢業、接受專科醫師訓練之前,台灣醫療環境崩壞的速度似乎又變快。如此一來,即使我懂得吃苦耐勞,但是面對不合理的工作環境,讓我對未來從事的科別猶豫不決,因為我找不到夢想、看不到屬於自己的路,從蔡依橙學長的臉書得知「年輕世代」研討會的消息後,我就立刻報名參加。
這次研討會邀請到三位年約
35 歲、出社會滿十年的醫師講者:「劉育志、綠角和蔡依橙醫師」。他們除了醫療本業,各自發展一套出色的第二專長,並且走出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對於
25 歲、即將踏入社會的我來說,聽他們的分享,可以讓我獲得三個關鍵十年的寶貴經驗、是拓展視野的絕佳機會。
財富一如人生
是種累積的過程
「從本業工作到理財品牌」,綠角自第四年住院醫師,在「資產配置」、「指數化投資」和「美國券商」這三方面從零開始學習,先由財經雜誌和財經大師的中譯書籍了解基礎字彙,再研讀教科書的專業知識,他將大量閱讀整理出來的心得分享在部落格,並且在融會貫通後實際操作投資。他持續不斷地寫文章,將這些點點滴滴累積在《綠角財經筆記》,直到被選為第一名的財經部落客。邀稿、出書、演講和開課接踵而至,他打造出獨特的網路財經品牌,這些都是用心經營每個細節的成果。
惟有鳥瞰生命的態度
才能跳脫人生的框架
小志志在開刀房十年的修煉中觀察人性百態,並且用詼諧的筆法來描繪、剖析。幾年下來筆耕的功力,加上他善用圖表傳達意象,塑造出獨具的醫學人文體裁。他揭發全民健保將產生的弊端:「有醫院,沒有護士;有空床卻不能住人」,如同北韓長年停止施工的柳京飯店,虛有全球最高飯店的外觀,實際上只是座世上最高的廢棄建築物;因為在計畫經濟下,供需原理絕不適用,年輕醫療人員的熱情只會被消磨殆盡。他言談和文筆中所展現的生命深度,能夠開啟閱聽者的視野、提醒人正視生命中真正的想要,並且勇於探索生命中更多的可能。
連結年輕世代的優勢點
善於分析闡述的蔡依橙學長,在三段演講中揭示自己是如何做到「更好、更獨一無二的自己」。雖然醫療崩壞在即,但在這個大體系中,人人還是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處。這就有賴於發展一套高效率工作的方法,不僅避免時間被大量的臨床工作耗盡,還能將省下的時間研發自己,如此才有機會超越別人、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從「關鍵數字分享」中,我得到的結論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三位講者將自己過去寫作、演講和發表學術論文等所獲得的金錢收入,和投入的時間心力相比,發現這些工作的報酬可能還不如一名加油站服務員的時薪。然而,這些專長造就他們今日的影響力,卻不能用幾篇文章或幾場演講來計算,也就是演講中引用賈伯斯(Steve
Jobs)的一句話:「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聽完今天的演講,我最大的收穫不是如何賺大錢或是在崩壞的醫療環境中求生存,而是獲得一個視野:「如何找到醫療生涯的意義並且樂在其中」。就像是哈佛商學院企管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在 TED 的演講中所說:「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每一個我曾接觸過他們人生的人」。衡量自己人生成就的標準,不是透過金錢(加薪、升官或事業盈餘),而是運用自己天賦幫助人、所獲得的成果。因為事業成功只能提供短期的快感,而和家人的友好關係與幫助別人的快樂,所帶來的幸福更為長久。
圖、If
I am able to see further, it is only because I stand on the shoulders of the
giants.
我的同學官泰全在研討會的尾聲提出一個問題,希望在座的中生代醫師如果有一天成為醫界大老,能有改變醫療環境的決心。雖然現在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我相信解答已經悄悄地在這次研討會中種下。感謝三位講者,透過你們的視野,我才知道面對人生其實可以有如此不同的選擇;也很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提供年輕世代獲得優勢的機會。今天來到現場的聽眾,也許在未來能夠被連結,成為讓台灣醫療環境更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