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療崩壞,三位網路世代醫師,教你走出獨特人生道路。」MCSS2013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感性、分析與實踐


作者:實習醫學生




        我們出生於1988年,剛好比今日的三位主講老師們小了十歲。十年,這樣的距離,我們將從醫學系畢業,當四大科的人力一年,再找到一個領域,投入鑽研,存活過大小值班、報告、評鑑和考試,努力取得專科醫師的資格。而這樣只完成了第一步─專業領域。

        今日的講者們之所以能如此吸引大家的目光,則是因為他們的跨界身分。如何從醫學這樣的高度專業,到成為專業財經作家、說故事的人,辦研討會和受邀國際演講的人,這些都是令人非常好奇的過程。


        「醫療崩壞」正在我們這個世代急速墜落。但也正因為讀了醫學系,我們學習思考分析的能力,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能真切的從病人身上去看見─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能撼動自己的生命故事。

        我想,當醫生,其實是一種特權。

        為什麼這麼多人高聲喊逃,醫美終究變成比醫病更重要的事。年輕世代,優勢何在。因此我來到了會場。希望尋找答案

        如果可以把三位講者各歸至一個特質,那我會說蔡醫師是實踐者,綠角是分析家,而小志志是則有感性的力量。他們的共同特質:都是醫師出身,擁有能分析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他們和一般醫師的不同則是:他們善用網路空間,並且懂得行銷自己,將自己的專業以致拓展出去的領域,利用網路與人分享。而這一切沒有捷徑,就是不斷的看、做、學、寫,不斷的重新檢視自己。看清楚自己想要的,去拿起,去放下。人生的高度,就是如此不斷累積而來。

        而我們這個世代呢?也許更早一步進入網路世界,但常只淪為為網路所用,而非使用了網路。我則認為,唯有忠於自我的寫作,寫出你真正的想法和見解,在寫作中,重新發現沉澱自己的思想,也找到一個情緒的出口。唯有這樣,才能不受影響的持續下去。

        我學到了,該持續的精進自己的本業,這裡就像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另外,投注 20% 的時間精力,研發自己,建立自己的品牌。出發之後不見得走直路,也絕不強求不迷路地直達終點,因為每個轉角在未來看都將造成意義。

        我將撿怎樣的貝殼,能賣錢的、實用的,意義重大的? 
        無論如何,我會記得貝殼終究是貝殼。
        在自己挑選的道路,用自己獨特眼光所累積的,
        是你一生的養分和寶藏
        任誰,也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