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療崩壞,三位網路世代醫師,教你走出獨特人生道路。」MCSS2013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從臨床工作到第二專長」


講者:蔡依橙 醫師 / 導讀:蔡依橙 醫師

        放射科的工作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文的,發報告,像是CTMRX光,一種是武的,作介入性診療,像是PTCDTAEPCN。訓練的第一年,發現光臨床工作想做完都得加班,這樣下去什麼研究跟教學都不可能。於是我在住院醫師時期,就深入思考,如何讓我的工作更有效率,「後設」地去理解我所耗費的每分每秒。閱讀CT/MR時,哪些是閱片重點?讓閱片能更有效率、更快回覆臨床需求。做PTCDTAE時,該怎麼把器械一次準備好,該怎麼讓手術時間縮到最短,哪些其實是多餘的動作可以去掉,目標是提高患者滿意度與治療成效,我自己也不用穿那麼久的鉛衣、吃那麼多的透視X光。

(膽道滲漏治療,屬困難PTCD,手術前做好規劃,就有機會在20分鐘內完成。)

        就像把我的工作,用奧運游泳選手的等級審視,怎麼划水更有效率、怎麼踢腿不作白工、換氣應該多久一次、要穿哪種泳衣才能游最快,用科學的方式調整自己,逐漸縮短工作時間,但同時提昇診療品質。

        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上班時間完成臨床工作,然後用下班與週末,作自己想做的閱讀與研究,將大量的工作萃取出意義,建立橫向關連,成為個人專業能力的寶貴資產。


        根據80/20法則的概念,我進一步把工作分成兩種,routineR&Droutine像是一般手術前的X光、化療後追蹤的CT/MR等,看看有無意外發現、例行性的量測治療成效。這類的工作,要用最短時間、最少精力完成,對得起患者、對得起自己即可。R&D部分,則是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除能立即解決患者困難外,也有著研究寫作或演講的價值。R&D的工作,應該多花心神、深入思考,找尋醫療突破點,並作完整記錄,對於研究、發展、個人生涯都有幫助。

        經過一連串墊高競爭門檻的努力,在學術領域,外國人還沒發表case report的,我已經有case series刊出,外國人剛想到的,我已經完成study,外國人才剛發表case report,我們的review article已經被接受。

        開始被邀請到國際舞台演講後,我仍持續墊高競爭門檻,重要的演講,一個月前就定稿,並練習演講無數次,休閒時間就看TED,練習英語聽力以及演講技巧。也因此,獲得更多國際組織參與的經驗,並有機會領導制定亞洲適應症指引。這一路來,我發展了很多醫學以外的專長,包括「醫學簡報與演講技巧」、「時間管理技巧」、「善用網路資源建立個人媒體的技巧」、「觀察社會現象並提出應對之道的技巧」、「在國際組織中折衝的技巧」。這些技能,都讓我將專業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並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

        我想對年輕人說的是,如果你想留在醫學界,並做出自己的一片天,一定要避免被大量的臨床與評鑑工作消耗掉,想辦法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作,才可能榨出時間研發,才可能超越別人。

        如果你開了turbo,用超長工時與大量咖啡,也只能勉強把事情做完,沒有時間思考的話,迎接你的結局只會是「燃燒殆盡」,誠心建議你儘早考慮換個環境。

        幫你的好奇與熱情找到一塊田地,在那裡,當你投注心力,沒有人能追上你。






(想知道忙碌的醫療工作中,如何life hack嗎?過去幾次活動,都爆滿了,報名要快唷!)